(原文来自成都商报 文/李博)
她,52岁开始接触跑步,半年后就以1小时50分的成绩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半马;又过了3个月,她以3小时50分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全马。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始跑步,永远别说自己老;开始跑步,无论何时都不晚!
9月2日,2017成都(双流)女子半程马拉松暨全国女子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将在双流体育中心开跑。这是一项专属于女性的赛事,对于她们来说,能够在终点处看到守候已久的爱人,会让这份成功的喜悦更加浓厚。
近年来,马拉松已经成为中国体育最热的词汇。而在马拉松崛起的过程中,众多女性加入其中。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马拉松成了健康生活与传达生命正能量的标杆运动。
“家有跑妻”,也成为不少男性遇到的新课题。从等待与守候,到与她一起奔跑,马拉松,将成为爱情的保鲜剂。
从未长跑的妻子,52岁开始接触马拉松
今年54岁的陈秀丽,在成都跑友圈小有名气。9月份,她除了参加成都(双流)女子半程马拉松外,还将前往德国参加柏林马拉松。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两年前,她连跑500米都累得直喘,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跑步超过1公里,而马拉松,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2015年4月,退休不久的陈秀丽正在家附近的河边散步,一群年轻的姑娘小伙跑步从她身边经过。以为在电信部门上班,一辈子都基本没跑过步的陈秀丽突发奇想,“我这个年龄,能够像他们一样跑步吗?”
在与这些年轻人沟通的过程中,陈秀丽了解到他们是成都某跑团的成员,每周有两天固定在猛追湾附近的河边跑步。在他们的鼓励下,陈秀丽也加入跑团,开始慢跑。
“第一次跑步,我跑了500米就感觉很累了,但他们一直鼓励我,连跑带走,坚持完成。慢慢地,从500米到1公里……我逐渐能从一号桥一口气跑到二号桥,有3公里左右,”陈秀丽回忆说。
这些跑友们经常一口气跑10公里,陈秀丽刚开始很难跟上,那时候她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跑10公里啊?”虽然没有跑步基础,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陈秀丽的体能明显好转,经历了早期的痛苦阶段,她已经开始享受跑步的乐趣,一天不跑都觉得难受。
2015年9月,陈秀丽报名参加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街子古镇半程马拉松,并以1小时50分的成绩完赛。联系到她的年龄,这个成绩让很多跑友都感到吃惊。
第一次参赛的成功让陈秀丽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训练,参赛,到更多的地方见识更多的马拉松,成为她退休生活的一大乐趣。
患糖尿病的老公,从陪跑到被“拖下水”
2016年,陈秀丽参加了成都(双流)女子半程马拉松,这个专程为女性量身定制的赛事,给了她很好的体验。抵达终点时,她的丈夫周大有正在等待着她。
从陈秀丽开始跑步以来,周大有就一直充当陪跑的角色。“刚开始听说她要去跑步,不太放心,毕竟已经到这个年纪了,怕出个什么意外,所以她参加马拉松我都会去陪跑,在终点等她。”
2015年12月,陈秀丽参加了自己的第一个全马,广州马拉松。跑团的朋友们给她预估的成绩是4小时30分左右,于是,周大有在开赛后4个小时赶到终点,没想到妻子已经到了——3小时50分!陈秀丽第一个全马的成绩,让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
此后,近到温江、西昌,远到广州、武汉、厦门、北京、扬州……周大有总是第一个感受到这种喜悦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安全一些,就当是旅游了。”结婚21年,面对突然爱上跑步的妻子,周大有做到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被“拖下水”。
周大有如今也基本退休,他退休前的工作是驾驶员,不爱运动,“我们家住猛追湾附近,去玉沙路买个东西我都懒得走,必须要开车去。”而且,早在90年代,周大有就被查出患有糖尿病。
在陪伴妻子四处参赛的过程中,周大有终于开始从短距离慢跑开始,陪着妻子一起跑步。2016年9月,周大有和陈秀丽一起报名参加北马,而他也第一次跑完半程马拉松。
从“陪跑”到自己跑,周大有感到受益匪浅。“自从开始跑步后,我感觉身体好多了。因为糖尿病的关系,我以前经常感冒,但这一年来,这种情况少多了。”
今年9月的成都(双流)女子半程马拉松暨全国女子半程马拉松锦标赛,陈秀丽还将继续参加。虽然周大有无法参加这项女性赛事,但他说,还是会像以前那样在终点等待着妻子,与她一同分享冲线的乐趣。
这场女性专属马拉松,既是“女王”们的盛宴,也是丈夫们一次绝佳的表现机会。与心爱的人一起奔跑,为爱留下幸福的汗水,将成为一次难忘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