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 2018年4月15日,圈内称为马拉松春运的日子,我参加了北京长跑节,成绩1:36:15,相比一年前,成绩提升了整30分钟。”
谨以此文作为成长纪念
--- 淘米
2017年4月16日,北京长跑节,我的首个半程马拉松,在这之前,单次最远距离未超过10公里,跑步还是因为长跑节中签了(去年不需要提供半程成绩),才偶尔在跑步机上跑个5公里。参赛前几天,和同事说起这个,他们打赌说我跑不完,我说我试试吧。
前10公里花了50+分钟,看到里程牌,我心想,so easy啊。后面还有一半,怎么着,就算用走,每公里11分钟,我也能完赛啊。就这样我慢慢跑,慢慢掉速,到第17公里,腿开始抽筋,自己默默的走到赛道边拉伸。腿越来越疼,找赛道医护喷云南白药。最终……当然完赛了,哈哈。而且成绩还出乎我的意料:2:06:15,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成绩是自己创造的,配速破6分/公里。
淘米自白
自长跑节后一直休跑到6月份,我开始参加训练营,进行系统的训练,每周进行间歇训练、节奏跑、长距离等等,慢慢的适应了跑步,慢慢的爱上了跑步。
当然,这个时候要说正题了。
2017年长跑节之际,我体重170斤,参加训练营三个月后,瘦了20斤,变成150斤。
瘦身攻略
方法:平均每天5公里跑步,不吃晚餐用一个或两个苹果代替。三个月。
我要说的正题不是这个方法有多好,有多有效,反而是它有多么不好,有多么危险。
2017年8月10日,也就是参加训练营2个月左右,一名队友在慢跑2圈回来准备热身的时候,突然倒地,还好有会急救的队友和医生在场,马上进行了心肺复苏,醒过来后,120也及时赶到。发生在队友身上的这次事故让我深受触动。
那时训练已经进行2个多月,随后的训练由于临近北马,质和量都越来越高,有一次跑间歇,我跑完一组,歇一会儿准备下一组起跑时,身上突然非常冷,跑了两组我就放弃了继续间歇。后来向训练营的教练请教身体发冷的原因,教练问我是不是没吃晚饭,我说是。他说可能是血糖低引起的。
教练郑重告诉我一定要按照训练要求来,要求写的很清楚,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吃完饭,不能空腹训练。间歇强度太大,更不能太随意。并且说了“越了解、越敬畏”这六个字,这六个字,也是我现在的跑步格言。
这位让我受益并始终保持警醒的教练就是北京市马拉松协会副会长——刘继承!
刘教练教导之路
北马前两周的某个早上,我起床跑步,跑了不到2公里,来到一个比较大的十字路口,快要停下来等等红绿灯的时候,我突然觉得非常累、非常累,感觉自己要倒了,然后就眼前一黑,啥也不知道了。等我醒过来的时候,附近围了七八个人,没有人救我,没有人打电话呼救,只有悄悄的围观和盲目的议论。我估算了一下时间,大概倒地二十秒。我顾不得感慨世态炎凉人心淡薄之类的,赶紧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钥匙和手机,默默的走到马路边,缓了一会儿,全身冒了一层冷汗之后,才觉得好些了,再默默的走到附近大厦里的洗手间,冲洗了伤口以及身上的泥土。
我去医院做了个体检,在进行每个不同项目检查时,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医生跑步晕倒这件事,医生们都说,我这是因为空腹运动造成了低血糖。
教训:减肥不要太过,容易出问题,合理科学的锻炼,合理科学的饮食,才是关键。
随后的两周,伴随着备战北马的心情,激动与畏惧交织:我还从来没有挑战过全马,全马中总有那么多大神跑崩,那么多人出现各种状况,几乎每场马拉松都有选手倒下去。
自己报的马,跪着也要跑完,是吗?愚蠢。
谨慎起见,一周后我又去检查了一遍身体,依然没有异样。
做好了赛前的各种准备,翻看了很多赛前指南等,2017年9月17日,我准时踏上了北马的赛道,开启我的首个全程马拉松。
一路按照既定计划,配速、呼吸、心率、跑姿、状态,都在关注着。后半程的盐丸和能量胶也按照指南,在规定的里程数时,吃下。全程未抽筋,未出现任何状况。349完赛,破4。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未消减我的敬畏。
随后我开始学习红十字会的急救、美国心脏协会的AHA,开始学习系统的拉伸,开始去关注自己的心率,测试及评估自己的运动损伤风险,阅读大量的关于跑姿、关于跑步方法、关于泡沫轴放松、关于各种运动损伤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关于合格配速员的练成、关于运动赛事的组织协调等等,都有涉猎。
北京市马拉松协会
会员福利
运动损伤测评图片
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
很多人都对急救或者运动方法等不屑一顾,对此我想强调的就是今天的题目:越了解越敬畏。
跑步不是大众想象中的,一双运动鞋和一身衣服,就搞定了。当然就算你只是每天跑个5公里,简单的健身目的,也没那么简单。无知者无畏,不可取,相当可怕,只有越了解,才会对跑步本身越敬畏。
刚开始跑步不管你跑多慢,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我应该怎么呼吸?我跑步时腿要不要往上折?热身应该热多久该如何进行?拉伸都有哪些动作主要应该拉哪几个地方?核心力量怎么练?我心率多少算正常?步频和步幅之间怎么取舍?我这里疼那里疼是怎么造成的该怎么解决?最多问题是膝盖上下左右后疼是什么原因怎么缓解?应该前脚掌先落地还是后脚跟先落地?跑姿怎样才算正确?什么跑步姿势最经济?等等等等。
假如把大家集中起来,让大家提问,估计做一天的交流互动活动都不够。
如果没有足够的敬畏,不去了解,不去学习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则都是在轻视跑步这项运动,必然带来不可想象的结果。
凭我一年参训学习积累的经验,针对上面几个问题简单做一下回答:
关于呼吸:基本是三步四步一次呼,三步四步一次吸,以能正常和周围的人对话为准。关于跑步的时候腿要不要往上折这个问题,其实与你的步幅步频,还有你的配速有关,不是简单的往不往上折着的问题。关于热身,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甚至比跑步本身还要重要,冬夏季热身都应该同样重视,冬季热身要慢一些,强度也要低一些,时间长一些,热身的目的是调动激活深层肌肉。关于拉伸,拉伸主要拉小腿后侧,小腿前侧,大腿前侧,大腿内侧,大腿后侧,还有髂胫束以及其他的一些部位。
核心力量的练习包括但不限于:平板支撑,有靠墙蹲,有扎马步等,相对而言跑者下肢或者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是更重要的。关于心率,有氧心率可以控制在120~180次/每分钟,又可细分为小运动量120~140次每分钟,中运动量141~160次/每分钟,大运动量161~180次/每分钟。步幅和步频的关系,个人建议先练基础能力,再稳定你的步频达到每分钟一百八十左右,然后在步频稳定的情况下,慢慢增加你的步幅,这样你的配速就能有所提升。
关于疼痛,问题或者是位置特别多,这里就不做统一解答。可以简单的回复一句,如果这里疼那里疼,或者说受伤了,大部分还是与你的跑姿有关,详细的疼痛区域、成因以及缓解办法,可以联系刘教练。
关于落地先后问题,有很多种说法,速度快的一般是前脚掌或全脚掌落地,因为这样更经济,当然也有不少是后脚跟落地的。关于跑姿有专门的教学视频和文章,可以参考学习,这里不过多阐述。
不如带着这些问题,在日常的运动中和跑友去交流、在比赛中多观察、多探讨、多总结。慢慢的,你也会成为比人眼中的大神。成为大神很简单,你只需要比别人在专业方面多付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和精力,做一名有心人,你就是大神。
我党已经将全民健身全民运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跑步行列中,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运动带来的损伤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我真心的希望大家花点时间去了解跑步这件事。花的时间会让你受益终生,事半功倍。
北京马协训练营剪辑
欢迎大家加入北京市马拉松协会大家庭,协会全力为各界跑友打造免费科学的训练营。目前开办的训练营基地非常火爆,极受跑友追捧的有:每周二、周四晚上7:00-9:00的首师大和北师大,每周日上午7:30-11:30在奥森特步,今后协会将择期开辟更多的训练场地服务跑步爱好者。2018年协会目标是:让跑步的人学会跑步。基于这个宗旨,在带好马拉松爱好者的同时,协会的活动将激发更多跑步爱好者的热情!我愿意和协会一起宣传、引导更多的初级跑步爱好者动起来,达到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的目的。
我,就是协会里一名普通的马拉松爱好者
——淘米
参加北京马协训练营的淘米
成果展示:
2018年北京长跑节成绩单
淘米寄语:
祝大家都能科学训练,平安PB!
|